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從人均居住面積說起(下)

(本文刊於2012年10月14日“澳門日報”第C02版)
    現代建築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展拳腳,他們的理論在急需解決居住問題的城市建設中得以實踐,而集合式住宅亦成為設計硏究的重要課題。
    柯 布西耶曾硏究居住空間與人體尺度比例的關係,參考古典及文藝復興的建築與人的比例,英制與公制長度單位的對照,柯布西耶與其硏究團隊創立了稱為模度的尺度 系統,使人體與空間設計相關。柯布西耶在其設計的集合式住宅馬賽公寓就將其硏究付諸實踐,每個住宅單位的尺寸均採用模度系統。這些住宅面積雖然不大,但適 合生活。
    馬塞公寓被視作居住的機器,整幢大樓被巨型支柱抬起,留出地面空間延伸與戶外公共綠地。
    除了考慮三百三十七個居住單位的獨立性,設計者也考慮了整幢樓宇的社區性,在大廈內設有兩層商業街,屋頂設有護理、託兒、體育中心及泳池,將樓宇設計成一個具有社區生活的小城鎭。
    我 們今天生活的住宅樓宇,設計標準與規範,或多或少受到現代建築硏究的影響。居住面積的大小除了考慮人體尺度,還需考慮人的心理因素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 人獨居的空間可以很小,但如果單位居住人數增加,狹小空間容易產生摩擦,就需要使用單位以外的空間,替代居住空間的不足。
    人均居住面積只是一個反映地區居住空間條件的平均數據,居住空間的大小需考慮人的物理性與心理性,人在空間得到的獨立性與社群性。
    本 欄曾列舉政府對私人樓宇單位間隔面積的規定,其實對經屋和社屋的單位間隔面積,政府也有相關的規範。一房一廳及二房一廳:廳最少可使用面積是十平方米,房 七點五平方米,廚房和衛生間分別不少於三點五及二點五平方米;至於三房一廳,廳的可使用面積不少於十二平方米,其中一間房最少可使用面積為六平方米,如設 有兩個洗手間,其中一個最低可使用面積須有一點五平方米。
    按以上數據,只要略作計算,便能知道單位的總實用面積是否合符規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