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天與地(二)

(本文刊於2013年3月3日“澳門日報”第C10版)
    不論在東方或西方,自然都是古代的城市及建築設計的重要考慮元素。其中古代中國的設計,處處都體現天人合一的哲思。

    古代中國的設計者上觀天文下察地理,在世代經驗的積累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擇地選址的理論。為達到天人合一的理念,古代一些都城的空間設計,直接參仿天上星宿的排佈,把天上三垣及廿八宿成象於人間的帝王宮廷及城市佈局,以“像天法地”建造人間的生活場所。

    在北京的天壇,建築中就隱含了不少與自然有關的象徵,依據《周易》陰陽、五行等學說,把古人對“天”的認識、“天人關係”以及對上蒼的願望在建築中表現得淋漓盡至。

    其中,圜丘的尺度和構件的數量,反覆地使用“九”這個數字,以象徵“天”和強調與“天”的聯繫。天壇祈年殿以圓形、藍色象徵“天”,殿內大柱及開間又分別比喩一年的四季、二十四節氣、十二個月和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以及象徵天上的星宿與星垣。

    這種“像天法地”的建造方法不僅限於古代東方,在西方的古文明中也有類似的現象。

    其中,古埃及人在尼羅河一帶透過觀測天象建造了不少神殿與金字塔,有學者發現,建在尼羅河岸附近的吉薩,三座金字塔與河流的排佈,正正合符天穹上獵戶座腰帶的三顆閃星與銀河的關係,而建築的朝向均經過精密的測定。

    說到建築與天文,古埃及的阿布辛貝勒神殿最為著名,這座原本建造於尼羅河附近、開鑿於天然巨岩的神殿,在主殿深達六十餘公尺處建有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在內的四座神像,在每年的二月廿一日(傳說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及十月廿一日(傳說拉美西斯二世的登基日)這兩天,陽光會直接照進洞內最深處,並神奇地照射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像身上,可見古埃及人確切掌握天文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