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從新馬路特展想起(二)

(本文刊於2012年12月23日“澳門日報”第C04版)
    新馬路的變遷,與澳門舊區的許多街道由盛轉衰的情況都値得關注、探討與思考。

    時代轉變,新區的興起,舊區的沒落,可能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都會發生。但是,怎樣可以在新區繁榮發展下讓舊有街區保持一定的活力,是城市規劃値得探討與硏究的課題。

    我曾長時間在國外不同城市學習與生活,亦走訪參觀過不少城市,舊區的沒落在許多大城市的發展中似乎難以避免。但是,我亦親身見到有些城市老舊的街區能保持營商及生活的環境,而且充滿生命力。

    在澳門,近年隨着城市急速的發展,吸引了不少外來投資,加上發展目標朝世界級旅遊城市邁進,城市內出現不少借發展概念而衍生的商業項目,經濟發展的虛火也不斷地提升。

    首當其衝的是城裏房地產巿道的轉熱,全澳各區的房地產,包括住宅、商舖、寫字樓、車位與工廈單位,價格與租金都不斷上升,投機炒賣當然是難得的時機,但對使用者來說就成了生活中一大經濟壓力。

    只要在舊區的街道走走,不少曾經繁華一時的店舖現在都關門了,換來的是門外“旺舖租售”廣吿字句的吉舖。試想,如果整條曾經充滿商店的街道,現在一半以上的店舖成為待沽的商品,整條街道能保持多少生命力?當然,租金、人工不斷上漲,人力資源短缺,營商成本高企,亦使不少做街坊生意的老店最終迎來關門大吉的一天。

    面對這樣的發展困境,曾有議員提出小店經營困難,則應轉售高利潤値貨品的“賣金錶論”。

    當然,在功利當前的社會,做能獲利最快的生意會是最聰明的,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亦逐漸成為這個城市發展的一項主流價値。但是,如果一個街區的商業完全不考慮居民生活的需要而只顧最大獲利,街區的居民能夠正常生活嗎?試想,有天醒來,不是到了預言中的世界末日,只是如常落街買早餐,卻見街上店舖全改售金錶,城內無一店鋪例外,那時,拿着錢買金錶能飽肚嗎?“賣金錶論”讓我想到兒時聽過的“點石成金”的寓言,那個貪圖財富的故事主角,得到了觸摸任何東西都能成金的神力,最後連飯菜都變成了閃亮的黃金,落到窮得只剩下錢的地步。

    議事亭前地一帶的步行區,已逐漸蛻變成一個龐大的沒有上蓋的旅遊商場,售賣着各個大城市都能接觸到的品牌貨品,不同之處只是:這裏的國際品牌店舖被世遺城區建築的外殼包裝與粉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