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敎育·建築(下)

(本文刊於2013年3月24日“澳門日報”第C02版)
    在資訊爆炸、高等敎育普及的廿一世紀,大學的建築仍要採用古典式樣、或從古典引伸出的隱含階級性的建築形式嗎?這是我要提出的一個値得思考的問題。

    當然,有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建築,建築從來都不會說謊。

    而怎樣的建築環境也會孕育出怎樣的社會未來。

    最近,我參觀了鄰埠的一所高等院校,香港知專的建築不是出自大師之手,而是透過國際建築設計競圖,在百多份參賽方案中,一位之前未有大型建設經驗、三十出頭的法國年輕建築師Thomas Coldefy,憑天馬行空的創意贏得了學院的最終設計比賽並得以興建。

    作為一個小型社區,學校建築並無採用復古的形式,雖然鄰埠也具有東西方交流的歷史和同樣是嶺南地區,但是,設計師並沒有用模仿的手法,表面化地去強調東西方交匯和嶺南風格,而是用完全現代及創新的建築手法去創造一處能促進學術交流,有助學生獨立思考,平等開放多元共存,同時亦配合華南氣候的建築環境。

    整座學院建築由四座塔樓組成,塔樓除了具有敎室空間的基本功能,在結構上亦成為承托連貫其間的空中走道及空中樓層,懸浮在半空的走廊是交通要道,也是學生聚會交流的場所,飄浮半空的樓層和走道,在地面上空形成巨大的上蓋,使地面層成為一個有屋頂的大型廣場,增強校園的開放性。一條從地面直通離地廿多米懸浮平台層的天梯,帶領學生登上空中樓閣,而圖書館就是懸浮在臨海的一側,景色與自然光線讓人印象深刻。

    不論是哪一階段的敎育,作為敎育場所的環境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建築除了滿足運作功能,空間的排佈、建築的形式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那裡的學子,也在塑造社會的將來。

    當我們無視建築在社會中的影響,只從功能的滿足又或是表面化的形象追求,而實際還是沿襲那些陳舊的建築詞句,要打造具創意的未來,可能是一座沒有基礎的空中樓閣。  

   
   

1 則留言:

  1. 讚. 你那句"有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建築 . "說得很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