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雖逝猶存(上)

(本文刊於2013年3月31日“澳門日報”第C02版)

    生命有限,幾十年短暫的人生,怎可能與無限、永恆攀比。

    記得大學時理論課談及藝術的本質,敎授以米開羅基朗《創世紀》中亞當即將受神給予生命的一刻,論述透過藝術,人在有限之生命可追求像神一樣的創造力,以藝術創作來追求存在的永恆性。

    剛踏入初春的三月,澳門失去了一位資深的建築設計師。

    建築師韋先禮(Manuel Vicente)上世紀六十年代來澳,他師承現代建築大師路易斯·康(Louis Kahn),在澳門執業超過四十年,為這個小城設計了不少具藝術價値的建築作品。

    第一次接觸他的設計,是九十年代初於韋氏筆下的歷史檔案館參觀葡萄牙當代的建築設計展覽,後來,也曾短暫在他的建築事務所工作。

    韋氏的設計很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方格、簡單幾何形體、強烈對比的色彩,空間的個性表現有時讓其中的使用者喘不過氣,但其設計在澳門形成了一個非正式的“學派”,影響了一代建築設計師(尤其在葡人社群之中),其中Manuel Graça Dias、雅迪(Adalberto Tenreiro)、冼百福(Vicente Bravo)、利安豪(Rui Leão)和卡洛塔·布魯尼(Carlota Bruni)。除了葡人設計師,也有不少華人設計師跟他工作而受其影響,可以說,他在澳門的影響包括建築、設計與藝術敎育的發展。

    而韋氏筆下的建築及城市空間,也不知不覺地影響在這城巿生活的居民。

    我曾在本欄〈集合住宅〉一文,介紹過韋氏一九七九年設計的筷子基社屋,在這組於二○一○年拆除的平民大廈,韋氏在尊重華人社會的生活風俗之餘,顯示了西方公共建築空間的特點,該項設計於一九九五年獲得亞洲建築師協會的金奬。

    已故華人建築敎育家黎錦超敎授對韋氏的設計曾有高度的評價,認為其作品具有擴展生活的感覺,而且構思謹愼。黎敎授生前撰寫了韋氏的設計專著Caressing Trivia介紹韋氏的設計,並表揚其對中國當代建築所做出的貢獻。

    說到韋氏在澳門的設計,六十年代他設計了位於西灣的梁文燕培幼院,七十年代設計了提督馬路的郵電局樓房,之後,又於新口岸塡海區設計了郵電局宿舍大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